在美国,目前有不少中部地区的白人对生活很不满意,他们谋求变革,造成美国政治和选举方面有很多的变化。
按照过去的概念体系,与消费者有关系的主要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消费者似乎不太关心投资,投资主要与企业和企业家有关系,资产贵了,与 CPI 的关系不密切,但实际上资产贵了一定会影响今后生活。你如果出门休假,则交通、旅馆等支出均通过价格加以反映,并形成效用,也有通胀测度。
观察多数人作比较的习惯,比如,计算机去年的 CPU 速度、内存大小、云存储空间,和今年都不一样。总体而言,通胀既是央行观察经济金融状况的终极变量,也常是一个中间变量。知道净收入才能更好感知这一口径的通胀,并产生预期。二是从货币到通胀的映射关系出问题了。受雇劳动者的劳动应得再交所得税、社保费、医疗保险等(不论是预扣、企业代缴还是个人/家庭缴纳)后,形成个人/家庭可支配收入。
一般来说,人们其实不太容易知道自己的净收入是多少,但不同行业不一样。前两种问题已有一些学术讨论,在此讨论一下第三种问题。①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虽在16世纪就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但资本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比这要更早。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6页。(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3页因此可以看出,这套做法当中有相当好的金融逻辑,突破了过去的线下限制,可以服务很大规模的个人和小微企业。但是现在,商业银行很难完全自由决定贷款利率,很难完全做到市场化的风险定价。
早期中国创新跟着亚洲四小龙学比较容易,因为中国的成本太低,市场太大。第二,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
过去这几年,中国金融领域出现了很多风险,虽然都被控制住了,但给我们的重要教训是,改善金融监管变得非常迫切和至关重要。对于金融怎么支持创新,我先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曾说过的一句话,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金融可以支持很多经济活动,但是如果对于风险不能提前识别、合理处置,甚至遏止,金融风险早晚会爆发。当时我们邀请了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的三位行长为IMF介绍如何在疫情期间提供金融服务。
金融应该如何改革,在我看来,接下来往前走需要做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改变金融结构。所以现在监管部门每年都出要求,不断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但是最终效果从根本上来说没有扭转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深圳已经在做的,也是将来全国在推动创新当中会发挥很大作用的方式。作为学者我很支持,企业也欢迎。
比如,股权投资特别适合为初创企业做投资,因为初创企业的业务并不稳定,如果银行给初创企业贷款,每个月都要还利息,一年以后还本金,产品一旦没有做成便无法归还,公司容易死亡。他们特别关注的是,世界各国都在隔离和封城,金融服务停顿,但是中国很多线上贷款还在持续。
这一点是对过去传统金融体系革命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发生改变,过去是要素投入型,现在变成创新驱动型。
线上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问题,数字技术一落地,可以扩大规模、改善体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甚至还可以控制风险。相比之下,银行能承担的风险很低,因为对存款人有承诺,存款到期一定要偿还本金。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只有一家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占全国金融资产93%。但这个金融体系有两个突出特征值得我们注意,与国际规范有很大不同。举例来说,深圳2018年创立天使投资母基金。这一点的前提是有会投资的专业人士,因此需要改变结构。
这意味着中国的这套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为主。专业的投资者就可以很好地分析风险。
为什么现在开始明显地出现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来深入思考。我认为这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而中国的第一家民营银行、第一家新型互联网银行就在深圳。
过去政府干预有各种理由,效果也不错,现在对效率损失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所以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这客观来说这对于稳定金融有帮助,但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靠监管。
那么如何吸引有质量的创投基金?深圳市政府用一百亿的母基金,吸引各种天使基金到深圳。线下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最成功做法是关系型贷款,直接到企业家的家中了解情况,以决定是否放贷。有一些资金可以由政府部门支持,但更多更广泛的创新需要金融部门提供支持,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大问题。第一个特征是中国的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
中国现在越来越逼近国际经济技术的前沿,将来要做的很多事情并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事情别人也没做过。新产品、新流程、新业务模式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当时深圳认为创新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调,需要很多新的、有质量的创投企业,这就需要很多有质量的创投基金来吸引有质量的创投企业。对低风险的企业提供融资,成本可以低,如果是高风险的企业,利率就要高,这是金融的基本原理。
这也是我们在做下一个五年的普惠金融计划时需要好好考虑的,否则金融服务很难持续。全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就在深圳,它最早用大数据做风控,平均不良率是1.24%。
但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经济那么困难,随着经济发展银行必须服务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举个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例子。今天的创新面临同样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将理论应用到新的生产过程当中。
进入 黄益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创新 。题记:2020年12月4日,北大国发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在深圳举办【朗润·格政】第149期中国经济的远景和挑战专题第三场(深圳)。
深圳创新的观察 我一直看好深圳的经济。这样的金融体系适合计划经济年代,但在市场化的改革中,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金融体系,这一点我们做得很成功。
过去四十年,中国应该是在大型新兴市场经济当中唯一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是值得自豪的。但客观来说,尽管我们对金融体系有很多批评,认为改革程度还远远不够,但是回看过去40多年的经济发展,我们还必须承认,这套金融体系对支持经济发展是有效的,贡献不可忽视。